本课程方案为高校教师设计,包含50门安全培训课程,每课时长35–40分钟,在一天内完成。课程在室内进行(每人1–2平方米),采用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,面向全体高校教师。课程涵盖课堂安全、校园安全、学生保护和个人安全,国外面对抢械安全,旨在提升教师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,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与稳定。必修课标题以红色标记,选修课标题以蓝色标记。


目标

意识目标:增强高校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,使其充分认识课堂、校园、个人及特殊场景(如国外抢械)的安全风险,树立 “安全第一” 的教学理念。​
知识目标:让教师掌握课堂安全管理、校园安全排查、学生保护、个人安全防护及国外抢械应对的核心知识,形成系统化安全认知。​
技能目标:通过实操训练,使教师熟练运用安全应对技巧,能独立处理课堂突发安全事件、排查校园安全隐患、保护学生安全,并具备国外特殊安全场景的应急处置能力。​
保障目标:构建高校教师安全能力保障体系,确保教学环境安全稳定,为师生营造安全的教学与学习氛围。

面向对象 全体高校教师(涵盖不同学科、不同教龄教师,兼顾出国交流需求教师)
课程数量 共 50 门安全培训课程(含必修课与选修课)
课时安排 每课时 35-40 分钟,所有课程在一天内完成(建议上午 9:00-12:00,下午 14:00-17:30)
教学场地 室内场地,每人需 1-2 平方米(需配备投影、实操教具存放区、模拟场景布置空间)
核心教学方式 理论讲解(占比 40%)+ 实际操作(占比 60%),结合高校真实安全案例教学